乡村振兴发展中值得反思的几个问题

分类:振兴研究

时间:2022-09-16

浏览:

2017年,没有比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》的提出更振奋人心的政策了,这是中国由传统农村向现代农村转型的一次前所未有的改革,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,乡村情怀要得到实现,必须确保以产业为核心,以生态为基础,以文化为灵魂,以治理为手段,以物质与精神的富裕为目的。

这几年很多有乡村情怀的企业家、艺术家、政府决策者及各类有乡村情怀的人士都前赴后继投入到美丽乡村、乡村旅游、乡村民宿或者**小镇的建设热潮中,是喜?还是忧?如果按照以往不请专业人士、不做专业分析、不因地制宜的做法,你信不信?大多数人扎进项目建设后都感觉忧虑,感觉乡村情怀也许只是一首美丽的诗……

 

反思1:重环境,轻产业

目前大部分美丽乡村、特色小镇建设仅仅停留在村庄环境改善和少量基础设施改造上,房子建起来了,环境变漂亮了而已。

缺乏对自身旅游、民俗、娱乐、美食、特产、节庆、科普、乡村农业、加工业等产业链组织、挖掘,盈利模式单一。

缺乏以经营村庄、经营小镇的思维做大产业经济。有些村庄、小镇缺乏产业发展基础,又没有组织起具有带动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。

缺乏可持续的产业增长模式,靠政府资金支持,强行融合产业功能、文化功能、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,搞得城市不像城市,乡村不像乡村,生搬硬套,拔苗助长。

 

反思2:重建设,轻运营

由于政府各部门参与人员大多缺乏经营经验,基础设施做好了,村庄环境整治了,但政府人员走了,规划设计、施工单位人员走了,美丽乡村、乡村振兴建设通过政府投入资金不一定真正达到了扶贫脱贫,促进生产增收,改善生活,留住乡愁的目的。

  由于缺乏产业发展基础,又没有组织起具有带动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和主导团队,没有考虑后续产业运营,或者考虑了运营,又不够系统、全面,导致后续发展乏力,还是回归到传统乡村的老路。

  即使部分村民或者企业参与后期产业运营,也因为缺乏技术、政策、资金、人才、市场经营经验、投资风险等因素,导致部分经营者指望政府补贴,甚至就是想套取政府补贴,而造成盈利模式单一,经营困难。

 

反思3:重数量,轻质量

美丽乡村、特色小镇、乡村振兴建设有些火热,甚至以硬指标强行要求建设打造。数量不断增多,但工程质量、增收数量、脱贫人数、培训质量、持续发展质量很难保证。

  政府与开发商、规划设计、施工单位没有建立持续的质量保证体系,没有在产业组织、市场营销、运营管理、人员培训、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一定时间的辅导,必然造成原本就没有经验的企业或者个人在农业生产、旅游、服务等方面技术水平、经营管理水平低下。

由于没有高质量的产业发展模式、盈利模式,村民和企业的顾虑增多,因而难以降低投资风险,确保村民或者企业顺利参与后期产业运营,确保增收、脱贫。

 

反思4:忽视风险,急功近利

美丽乡村、特色小镇、乡村振兴建设不但需要情怀,更需要通过对旅游、民俗、娱乐、美食、特产、节庆、科普、农业、工业等资源的梳理,进行创意化、特色化、综合化利用,通过这些资源沉淀、积累,循序渐进地发展、壮大。

而无论是政府管理者还是开发商、规划设计单位、情怀爆棚者存在盲目投资、急于求成、近功近利的情绪, 对产业如何组织、运营?产品如何营销推广?项目如何运营管理?谁来进行人员培训、技术培训等工作做得不够扎实,基础不牢固,必然造管理无序、效益低下。

由于想当然地认为乡村可以淘金,又可以释放自己的情怀,这几年大多数投资人对土地流转、土地租期、村民素质、产业导入、项目投资等风险没有把控好,又急于见效,基本处于亏损状态。

无论投资农业、旅游地产、乡村民宿、乡村旅游,还是乡村工业,要在基础薄弱、设施落后、效率低下的乡村振兴起来谈何容易?

重视乡村振兴项目的前期研究,根据市场经济规律、乡村发展规律、产业发展规律、旅游发展规律来进行乡村振兴产业规划、建设、运营、管理,才是正确的路径选择。